過去幾個月,德國媒體關于德企撤離中國、規避市場風險的報道不絕于耳,不過在一片喧囂聲中,德國汽車業巨頭大眾卻高調宣布,計劃再次向中國市場砸下2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投資。
無獨有偶,寶馬集團、三星電子、法國空客、德國能源巨頭巴斯夫也紛紛向國內市場砸出巨資開廠建企,與中國建立戰略聯盟,是什么原因導致國外企業紛紛回頭來華發展呢?
1、大眾汽車向國內投資168億
10月13日,德國大眾汽車宣布,將投資約2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與中國智能計算平臺提供商地平線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聚焦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開發,交易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2、寶馬MINI計劃將生產線遷至中國
英國《泰晤士報》15日報道,寶馬集團計劃停止牛津工廠的MINI電動車生產線,將它轉移到中國來。
3、法國空客在中國建立總裝生產線
法國空客天津總裝線是中國第一條空客飛機總裝線,也是歐洲以外的第一條空客飛機總裝線。截至去年底,空客天津總裝線已完成總裝并交付A320系列飛機達555架
4、三星電子計劃在西安建第二座芯片廠
8月19日,三星官翻機官方帳號發布三星將重回中國建廠的信息,此次預計投資229億元在西安投資建立NAND內存芯片工廠,專用生產NAND內存芯片。若該工廠建立完工,這也成為三星在西安建立的第二座NAND內存芯片工廠
5、能源巨頭巴斯夫來華投資100億歐元
法國國際廣播電視臺(RFI)報道,巴斯夫表示計劃到2030年向中國廣東湛江投資100億歐元(約合700億人民幣),該集團位于當地的首家工廠將是一個超級項目,每年將生產6萬噸塑膠化合物。成為近年來德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最大一筆投資。
什么原因使國外企業選擇投資國內?
無商不牟利,但牟利也需要穩定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市場。已經歷時近10個月的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讓無數歐洲制造業企業、能源企業生產陷入了停滯。這些歐洲的巨頭企業為了確保自己未來的發展安全和生產經濟的連續性,不得不對生產線進行轉移。而近期北溪管道被炸,則徹底導致俄羅斯廉價天然氣斷供,讓歐洲大廠陷入被釜底抽薪的絕境。
復雜的外部環境,讓大廠們不得不重新做出改變,尋求中國市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中國市場充滿活力,是大眾集團在全球最重要的業務區域。與地平線的合作,是大眾在華推進戰略轉型,強化在華業務的核心基石?!痹谠侥?、印度等國折戟沉沙后的國外企業們,最終還是認清了事實,只有中國穩定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才是他們穩定發展的沃土。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大量國外企業繼續改變投資方向,回歸國內市場。
基建投資拉動工程機械行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海外貿易出口發展持續向好,已經在世界制造業占據一席重要位置。目前我國已成為工程機械產品類別、產品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同時其市場銷售量與銷售額也趕超美、日,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在海外出口方面,近 10 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金額大幅提升,2009-2019 年出口金額從 77 億美元提升至 243 億美元,尤其是龍頭企業海外收入金額有了大幅度提升。2021年工程機械出口增長接近翻倍,預計達340億美元,順差大約300億美元。
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仍處于觸底狀態,借助這一波外企回歸對基建的需求,將能迎來一波行業發展春潮。預計在未來2-3年內,基建的增長需求與行業觸底反彈雙重作用力下,將大幅拉動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同時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也將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不小的提振作用。